作為一名職業(yè)指導師,筆者在工作中遇到過不少年輕人,當被問及想找什么樣的工作時,很多人喜歡說兩個字:隨便。“隨便”看似簡單,實際包含的信息量卻很大。例如——
場景一:
“你想找什么工作呀?”
“隨便。”
“找工作怎么能隨隨便便呢?”
“爸媽叫我來的,隨便吧。他們太啰嗦了。”
“……”
這里的“隨便”表達的是對工作的抗拒,在家蹲著挺舒服的,根本不想出來找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會認真對待。持隨便工作態(tài)度的人,終將被職場淘汰。年邁的父母都如此含辛茹苦,你憑什么這么隨便呢?
場景二:
“你想找什么工作呀?”
“隨便。”
“哦,你看這個崗位怎么樣?”
“我看不怎么樣,路太遠。”
“那這個呢?”
“也不行,要翻班。”
“哦,路不能太遠,也不能翻班,是嗎?”
“嗯,最好不要穿制服,不用跑外勤,工資高一點,福利好一點,工作輕松點……(此處省略100字),別的就隨便吧。”
“……”
這類求職者看似“隨便”,其實講究得很。他們找工作時,顧慮重重,瞻前顧后,過于挑剔,總希望一步到位。從主觀愿望上說,“求全”并沒有錯,但實際上,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既要專業(yè)對口,又要高薪、好福利,還追求辦公環(huán)境好、單位離家近等,過多的要求,往往會導致事與愿違、錯失良機。在做好生涯規(guī)劃的前提下,求職不必強求一步到位,抓住主要訴求及價值觀即可。
場景三:
“你想找什么工作呀?”
“隨便。”
“那你以前做過什么工作?”
“銷售、文員、導醫(yī)、銀行大堂……(此處省略30字)”
“工作經(jīng)驗很豐富啊,哪份工作比較喜歡呢?”
“都不合適,都沒過試用期。老師,你有隨便什么工作嗎?我再去試試。”
“……”
這未免也太隨便了。初次踏上職場,試錯在所難免,但如此頻繁、盲目地“試”,又一直“錯”,終將一事無成。建議此類求職者,對過去從事過的職業(yè)以及自身優(yōu)劣勢做一個總結(jié),找出自己擅長的部分,明確發(fā)展方向;另外,也不要因為一點點的不如意就輕言放棄,兩三個月的試用期并不能“試”出職業(yè)精髓,再說連穩(wěn)定都做不到,又何來發(fā)展呢?
在找工作這件事上,“隨便”二字既不瀟灑也不時尚,反而是缺乏責任感、職業(yè)定位和規(guī)劃的表現(xiàn)。希望各位求職者都能認真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時間不等人,這么一隨便,也許就耽誤了一生。
(上海市徐匯區(qū)就業(yè)促進中心 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