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品牌技藝 > 小小柳條成“大器” ——臨沭柳編
小小柳條成“大器” ——臨沭柳編
2025-06-30 11:22

小小柳條成“大器” ——臨沭柳編

作為臨沂地理標志品牌和產業(yè)發(fā)展的典型之一,“臨沭柳編”所在的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廣為流傳著這樣的諺語:“種植杞柳喜洋洋,一畝能抵三畝糧”;“學會柳編這一行, 三到五年蓋樓房”。臨沭縣“柳莊村”村民以傳統手工藝將沭河岸邊的“杞柳”編織成箱、囤、斗、升、箢子、簸箕等生產和生活用品,經過代代相傳,成為了魯南蘇北、淮河流域、沂沭河流域傳統技法編織的典型代表。改革開放以來,“臨沭柳編”發(fā)展迅猛,從原始的民間小作坊演變成頗具規(guī)模的地方支柱產業(yè),形成了“家家種柳、人人編筐,春夏秋冬,四季不閑”的生活場景。

668a0bf80c2a410dafb29c2304bbbfe6.png

668a0bf80c2a410dafb29c2304bbbfe6.png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將傳統杞柳編織與現代工藝進行結合大力發(fā)展家庭作坊式的彈性工作模式帶動了周邊杞柳種植手工編織等產業(yè)有效提高了周邊勞動力的就業(yè)積極性和業(yè)余收入水平。

e9322c710e1e49b3b932040bea09993b.png

e9322c710e1e49b3b932040bea09993b.png


為起到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臨沭縣常林勞務合作有限公司開始涉足柳編領域,通過吸引非遺傳承人帶通周邊勞動力,經過短短幾年時間,依然發(fā)展成一家集種植、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柳編加工企業(yè),成為縣域新型特色龍頭企業(yè)。按照立足本地發(fā)展實際、鍛造特色勞務品牌的思路,挖掘傳統老工藝,接軌國內國際市場,建立了柳條生產基地,培訓了柳編專業(yè)人才,創(chuàng)新改進了傳統工藝。

目前,臨沭縣常林勞務合作有公司已組織培訓5期,參訓人員500余人,培訓出能獨立工作的技工100余人,年產值20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近千人的就業(yè)。

本信息由品牌方編發(fā),本平臺僅用于展示
勞務品牌搜索
搜索
公眾號
聯系我們
0 / 100
本人及本機構對此合作信息真實性負責
霸州市| 彰武县| 钟祥市| 博乐市| 闵行区| 化德县| 永兴县| 济源市| 南京市| 宣城市| 汝南县| 武隆县| 台中县| 垣曲县| 黔南| 馆陶县| 宽城| 张家口市| 定结县| 南充市| 潍坊市| 望谟县| 平邑县| 平遥县| 都匀市| 金华市| 屏东县| 柘城县| 枣阳市| 穆棱市| 房山区| 德庆县| 武强县| 吴江市| 罗平县| 称多县| 通河县| 封开县| 汕尾市| 栾川县| 博白县|